7.酸度系数
酸度系数是衡量矿棉产品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指标。通常认为,酸度系数高,岩棉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好。GB/T 25975-2010《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》标准中规定酸度系数应不小于1.6。从近3年抽样型式检验的测试结果看,酸度系数低于1.8的在逐年减少,而2.0及以上的逐年增加,2015年测试结果中酸度系数最高的为2.2。当然酸度系数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,太高将带来生产过程中能耗的增加,不利于节能。一般认为酸度系数在1.8到2.2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。
岩棉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,产品品质有了很大提升,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:一是在岩棉开始兴起之时,国家及时出台了《岩棉行业准入条件》,从法规的层面上对岩棉生产企业的工艺和装备水平、岩棉的质量、岩棉生产的能耗、环保和综合利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,有效遏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,为岩棉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供了保障;二是GB/T 25975-2010《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》标准的颁布为岩棉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。该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,并参照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实物样本,增加了纤维直径、渣球含量、酸度系数等品质控制指标;三是对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监督,通过开展抽样型式检验活动,既是对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持续监督,促使企业发现问题找到差距,改进工艺,提高产品质量,也是引导生产企业严格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,进而形成一种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氛围。
玻璃棉产品质量分析
玻璃棉产品参加本次抽样型式检验的共有14家企业的23个批次产品,其中21个合格,合格率为91%,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玻璃棉生产企业都参加了抽检。
此次抽样型式检验是2007年玻璃棉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之后,8年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产品抽样检验。从玻璃棉本次抽检了解到的行业基本信息中,可以了解到2007年以来,玻璃棉行业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:
1.行业生产的总规模有了很大提升。2007年抽样企业18家,总产能约10万吨,占玻璃棉行业总产能的70%,2015年抽样企业13家,总产能约35万吨,占行业总产能的68%,8年间玻璃棉生产总量增加了2.64倍。这些主要应归于玻璃棉在建筑领域中应用的发展。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,以及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,促进了玻璃棉产业的发展。钢结构用玻璃棉、屋面用玻璃棉、风管用玻璃棉、内隔墙用玻璃棉等大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上应用,改善了建筑环境,节约了能源。